丹麥生蠔成災求助中方 中國網友:吃光了蓋蠔宅
作者: 來源:央廣網 頻道主編: 曲慧 2017-04-27 08:56:00

  日前,丹麥駐華大使館因本國生蠔泛濫成災在官微發文求助網友,一時間,引發中國網友廣泛關注,紛紛表示『願漂洋過海去救災』。其中,有福建網友建言,可用『蠔宅』解決該問題。

  日前,丹麥駐華大使館因本國生蠔泛濫成災,特發文求助網友。圖為網絡截圖

  丹麥生蠔泛濫成災駐華大使館發文求助

  『來丹麥海岸吃生蠔,約嗎?』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的一篇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火了,引發中國網友的廣泛關注。

  文章稱,一種叫做『太平洋生蠔』的物種入侵了丹麥,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種生蠔原本不屬於丹麥的海域,而是來自南方海域,經過數十年時間的生長,形成了現在如此巨大的規模。

  文章指出,丹麥的科學家和漁民已經向丹麥自然保護局投訴很多次了,但是依舊沒有辦法處理這些棘手的入侵者。

  當地有何對策?上述文章進一步指出,政府鼓勵大家去海岸邊采集這些生蠔帶回家煎炒烹炸,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活動,並沒有多少人去這樣做,所以根本就沒有效果。

  現在,丹麥有關部門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中,究竟怎樣解決還得等等看。

  中國網友獻計:除了吃光它,還可以建『蠔宅』

  對於丹麥駐華大使館的發文求助舉動,中國熱心網友也是紛紛獻計獻策。有網友建議,當地應趕緊弄個生蠔旅游簽證,大部隊可分分鍾把生蠔吃光。也有網友建議,這些生蠔可以低價賣到國內。還有網友打趣, 『我們能把生蠔吃成回憶。』

  此外,還有福建網友表示,大批的生蠔吃完後,還可用來建『蠔宅』,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

  何為『蠔宅』?據了解,『蠔宅』是福建泉州蟳埔村等地的特色民居,用蠔殼搭建而成,其具有不積雨水、不怕蟲蛀、冬暖夏涼的特點。

  『蠔宅』怎麼建的?蟳埔村相關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蠔殼一般都砌在大門左右牆面及後外牆上,用石灰、沙、土『三合』泥漿片片相砌,內牆則用雜碎土石混合築建,如此結合,就異常堅固。蠔殼大而中空,壘砌在一起,牆裡隔絕空氣多,這樣的牆冬暖夏涼。閩南尤其是泉州的海風雖然凜冽且帶有鹽分,但也不能摧垮這種牆。

  飲食偏好的差異,讓他們『變廢為寶』

  在國外,像丹麥遭遇生蠔泛濫成災的問題顯然並非孤例,中新網記者注意到,根據公開報道,近年來,諸如美國的鯉魚和牛蛙、德國和英國的大閘蟹、蘇格蘭的小龍蝦等生物,在國外也泛濫成災,成為當地的禍害。不過由於飲食偏好的差異,在不少中國人的餐桌上,它們都是令人食指大動美食。

  以亞洲鯉魚為例,去年8月,有中國媒體援引美媒報道稱,不到半個世紀,亞洲鯉魚就從美國水域中的無名之輩發展到在伊利諾伊河和密西西比河一些水域的生物數量中所佔比例高達90%的程度。消滅這種入侵物種沒有錦囊妙計。

  對此,眾多中國網友同樣表示關注,直呼『願意前往消滅』,也有網友表示,希望這些美食能搬上中國餐桌。

  那麼,外國的『美食』能被搬上中國餐桌麼?此前,據外媒報道,來自洛杉磯的華人移民安姬·餘創立了一家名為『兩河漁業』的加工廠,而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河中數量眾多的亞洲鯉魚。不到兩年時間,肯塔基州西部成為美國亞洲鯉魚出口量最大的地區。截至2014年3月,『兩河漁業』工廠向中國市場出口了200多噸亞洲鯉魚,獲利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