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28 13:19 來源:日照新聞網 編輯:宋蔚
5年,近20GW、80萬戶、行業TOP 2。
自2020年成立以來,創維光伏完成了一場足以驚艷行業的『跨界躍遷』。這場跨越的背後,是創維家電行業沈淀的『用戶思維』與『市場化能力』對光伏傳統邏輯的深度重構。
行業拐點、全新征程,創維光伏又將交出怎樣的答卷呢?
跨界積淀:家電基因孕育的差異化路徑
將時間拉回至2020年,隨著戶用光伏補貼的減少,用戶關注的焦點逐漸從單純追求補貼轉向了對產品質量、品牌信譽以及服務水平的更高要求。創維光伏基於家電品牌在市場的認知度,開闢『裝光伏送家電』的新模式,迅速打開農村市場。
但這只是創維差異化路徑的起點。在進入光伏市場後,創維光伏敏銳地洞察到市場中傳統光伏貸和租賃模式存在的用戶收益低、風險高的弊端。針對這一痛點,創維光伏在業內率先提出了『光伏+普惠+數字科技』理念經租模式,用戶無需貸款、無需擔保,只需出租自家屋頂,在租賃期內獲得一定保底收益,租賃期滿後電站所有收益將歸用戶所有,真正實現了『0投入、0風險』建站。
這一模式的落地,實際上是依托於一個多方協同的平臺:以創維光伏為核心,連接政府、金融機構及代理商等各方。其中,金融機構解決融資問題、代理商負責市場開拓,創維光伏則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全流程管理,保障電站高質量運行。
而支橕這一生態高效運轉的,則是創維光伏逐步構建的從產品到服務的閉環管理,包含全物料供貨、全環節數字化、全周期運維、全渠道拓展、全場景覆蓋五個方面。
戶用分布式市場參與者眾多,產品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因質量引發的糾紛屢見不鮮。為破解這一難題,創維光伏直接切入制造環節,實現組件、逆變器、支架等全物料自主供應,確保管控到每一個螺絲釘。針對傳統組件不美觀影響用戶體驗這一情況,創維光伏選擇高功率、高顏值的BC組件,進一步滿足了用戶需求。
在效率提昇上,數字化手段貫穿全流程,實現從智能踏勘、定制化建模到施工驗收,全環節可視化管理;運維端則以數智化平臺為支橕,通過AI等技術精准檢測亞健康電站,並將無人機巡檢、智能清洗等技術,納入日常運維巡檢中,大大提高了運維效率,實現電站全生命周期的高效運營。
在渠道拓展方面,創維攜創維光伏、起明光伏及能亮站三大品牌,開拓投資運營模式、平臺管理模式和DTC模式,集合百萬渠道大軍力量,每月可開發百億資產。
家電行業的場景化思維,更讓創維光伏突破傳統光伏的功能邊界,率先推出『能源+建築+全場景』定制方案。以『小陽樓』為例,該方案推動戶用產品從單一發電向BIPV轉型,實現光伏建築與鄉村風貌的自然融合,重新定義了光伏產品的場景價值。
憑借這套以用戶為核心的全鏈條能力,截至目前,創維光伏分布式光伏累計投資超1000億元,發電量達140多億度,服務超80萬戶,穩居行業TOP 2。
生態破局:羲寰平臺的市場化應答
『創維光伏是家電出身,天生面對的就是市場化。』創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瑞武的堅定表態無疑透露了行業巨變之下創維光伏的自信和底氣。而創維光伏的『新王牌』也終於面世:開放式智慧能量生態整合平臺——羲寰。
『羲』源自太陽女神羲和,『寰』取意無垠宇宙,從平臺名稱也可以看出創維光伏深耕光伏行業的初心並未改變,疊加其身的還有衝破產業邊界的決心。在創維光伏看來,不變的減碳浪潮下,多元化需求仍在不斷湧現,市場核心矛盾演變為風光利用率降低與用電增長之間的衝突,對此唯有能量的管理能力纔能推動能源結構深度轉型。這也驅動了創維光伏的戰略轉型,從『能源服務』到『能量管理』,從關注『輸入來源』轉向關注『利用本質』,讓每一度清潔電力精准匹配需求,每一份環境權益高效流通,推動能源從孤立運行走向生態共創。
具體來看,羲寰平臺的技術體系核心歸結為『穩—智—通—碳』。其中『穩』旨在從源頭確保電源輸出的穩定性,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優方案,多能互補的核心在於儲能,其是電源穩定與平衡的樞紐。
在儲能領域,創維早已『重兵在陣』。據介紹,自2023年成立以來,創維儲能依托全場景、並離網切換、微電網三大優勢,已構建了覆蓋戶用、工商業以及便攜式電源的全系列產品矩陣。如用戶側儲能,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的家庭級智慧能量解決方案『能亮站』,針對家庭月均常規用電300度每日10度的需求,配置2kW光伏(4塊組件)+5kWh儲能,便利安裝於陽臺、牆壁或院落,即可輕松實現『空調自由』,至今已累計安裝超過1萬套;工坊級智慧能量解決方案『能亮站PLUS』,50kW光伏+50kWh儲能可充分滿足小微工坊每日200度用電需求,用電成本較市電降低80%。此外還有發電側配儲的鄉村級智慧能量解決方案、風光儲一體化的縣區級智慧能量解決方案。
當由發電側移動至另一端的負荷側,同樣面臨著波動性挑戰。創維光伏的破局之道即連接『智慧大腦』——智慧能量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AI監測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仿真測算技術等,實現的則是『以荷定源』的最優配置方案、最佳能量調度策略以及可視化的節能降碳等,這在創維光伏零碳園區、綠電直連示范項目中已得以充分應用和實踐。
而能源管理離不開『通』——打通能量流動。在此,憑借電源側超100億度綠電、80萬座電站運維以及用電側超2萬個光伏+家電的渠道、覆蓋全國售電網絡,創維光伏組建了專業的虛擬電廠和電力交易團隊。以山東6月份市場為例,若通過聚合售電,可實現由實時市場的0.07元/W提昇至中長期的0.3798元/W。『虛擬電廠的本質是讓每一度電用在需要的地方、讓每個用戶都能從能源互動中受益,不僅讓電網更穩定,而且也讓用電更經濟、更低碳。』創維光伏總裁馬龍直言。
並且無可否認的是,綠電不僅降低了用電成本,還將帶來額外收益,在政策倒逼以及全民減碳意識覺醒下,『碳管理』正成為企業重要戰略資產。眾所周知,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對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企業和數據中心提出強制消費綠色電力的要求。縱觀海外,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也計劃從2060年對進口的基礎工業產品征收碳關稅,據測算出口成本將增加30%以上。
碳管理解決方案,據介紹,創維服務包括綠證、碳資產、碳普惠、碳諮詢等。如綠證方面,創維光伏通過AI技術自動申報,開發效率能夠提昇10倍以上,開發周期縮短兩個月以上,每個月可開發綠證超百萬張,另外與超千家高耗能企業合作,可以實現綠證『即開即銷』。
從以上技術內核也不難看出,下一步創維光伏錨定的不僅僅是要能發電,而且還要會用電,羲寰平臺有效繼承了創維光伏此前在高效組件、智慧儲能、智能運維等核心領域的技術積淀,將其進行模塊化封裝與平臺化重構,並進一步破界延伸至能量管理,完成了從『單一供能』向『智慧能量生態』昇維轉型。
不止於此,羲寰平臺還是一個開放式平臺,不但用戶可以通過智慧能量管理服務,降低用能成本並參與綠色權益共享,資源方、渠道商、服務商、金融機構等產業鏈合作伙伴還可以共建生態,釋放協同倍增效應。由此,創維光伏羲寰平臺為行業帶來的是一份可復制的『生態協同范式』樣本,通過生態協作與技術創新,重構能源產業價值,構建『共享、共贏、共生』的智慧能源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