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1 21:35 來源:佳木斯日報 編輯:呂博
春耕在即,在郊區敖其鎮興利村,伴隨著陣陣馬達的轟鳴聲,一臺臺拖拉機在田裡撒歡兒『跑』了起來,還田機在前面把地表的秸稈粉碎還田,後面跟著的起壟機進行起壟深翻作業,一旁圍觀的村民時不時的用手臂丈量著起壟的深度,眼中充滿了對今年春整地效果的期待。
『今年的秸稈還田和起壟整地對村民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這些村民昨天就過來看了,商討著是否也要通過合作社進行統一整地。村民如果對整地效果滿意了明 年就會主動找我們,既節約了成本又解決秸稈還田的問題,這樣我們的業務量多了,效益就高了,帶動貧困戶收益就更可觀了。』據佳木斯郊區聯社農機專業合作社 主任孫德祥介紹,村集體利用扶貧資金購買農機具,並與農機合作社簽訂委托經營協議,整合農機資源,提高了作業效率,目前合作社已經整地作業2萬畝,下一步 將繼續對3萬畝秸稈進行還田。
郊區克服秸稈還田及秋翻、春整土地體量大、工作壓力大等困難,積極發揮農機優勢,通過農機相關政策,使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18萬元,為23個行政村購買了23臺拖拉機和打漿機、水田犁、築埂器、起壟機、還田機等56(臺)套配套農機具,將注入到村集體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形成農機固定資產,在經得村集體同意的情況下,與佳木斯郊區聯社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了租金不低於機器總價格6%的租賃合同,所得租金以保底收益分紅的形式確保貧困戶獲取資產性收益,可實現扶貧收益49萬元,帶動23個村662戶貧困戶人均增收740元,保證了『農機扶貧』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為了克服疫情對產業項目的影響,郊區積極謀劃資產收益型項目為貧困戶長效增收,我們將會在農機資產收益扶貧成功的基礎上在全區大范圍推廣,確保脫貧攻堅成果惠及更多村民。』郊區扶貧辦副主任王湛博說。
『農機扶貧』成為郊區貧困戶又一增收渠道,通過創新農機合作社組織模式和支持模式,確保了合作社與貧困戶實現合作共贏、精准受益,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郊區農機資產性收益幫扶創新了產業扶貧路徑,讓村集體嘗到甜頭,貧困戶得到實惠,推動了精准扶貧工作向著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記者潘秋 什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