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期間怎樣引導小學生讀書-東北網民生-東北網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民生 >> 教育文化

停課不停學期間怎樣引導小學生讀書

時間:2020-03-08 13:39 來源:東北網 編輯:呂博

  抗擊疫情,防控隔離,居家學習期間,正是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好時機,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和家長應該怎麼做?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制定了《黑龍江省延遲開學期間小學語文學科線上教學指導建議》就引導小學生如何讀書給出了具體建議。

  小學階段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黃金期

  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期。就小學生而言,如果把精力全部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就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若不捨得花更多的時間讀書,到了中學階段前進乏力時,就會發現不讀書的小學階段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營養不良』。只有博覽群書、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纔可以逐漸形成強大的發展潛力,讓其受益終生。

  每天持續閱讀20——30分鍾

  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就是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絕不可喜歡就讀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會有好習慣的養成。二是閱讀量的累積,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要求,小學階段要完成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其中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以五年級的學生為例做個計算,1000000字÷365÷2?1370(字),就是每天閱讀1300多字,若默讀速度在每分鍾300字左右,那麼1370÷300?4.7(分鍾),可見這個學生每天閱讀5分鍾就能達到要求。即使默讀慢一點,每天閱讀20—30分鍾,持續保持,就可輕松達到或超過國家課程標准要求的課外閱讀總量,也就會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防疫居家期間應該讀些什麼書?

  《黑龍江省延遲開學期間小學語文學科線上教學指導建議》中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有關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繪本,開展線上繪本閱讀活動,比如推薦閱讀《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繪本》《寫給孩子的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繪本》《新型冠狀病毒繪本故事》《我們一定會戰勝新冠病毒》等繪本。這些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科普繪本通過准確的知識點和生動的插畫,向孩子講述了新冠病毒肺炎的起源、傳播途徑、發病癥狀、防護措施等內容,讓孩子更深入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滲透生命教育。有條件的家長最好能夠跟孩子一起進行繪本親子共讀。

  不同年級的學生還可以根據統編教科書『快樂讀書吧』的欄目,進行課外閱讀。一年級讀童謠和兒歌,如《新編兒歌365》《最愛中華老童謠》等,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二年級讀兒童故事,如《七色花》《願望的實現》《神筆馬良》等,學會通過目錄大致了解主要內容。三年級讀寓言故事,如《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感受閱讀寓言故事的快樂,明白小故事中蘊含的大道理。四年級讀科普讀物,如《十萬個為什麼》《兒童百科全書》等,產生探索科學世界的興趣。五年級讀中國古典名著,如《西游記》《三國演義》等,認識經典的人物形象,走進動人心魄的激烈場面,體會百味人生。六年級閱讀外國文學名著,如《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愛麗絲漫游奇境》等,跟隨著主人公一起經歷旅途中的種種困難和奇遇,一起成長,體驗成長的歡樂和艱辛,收獲智慧和勇氣。

  用什麼方法引導閱讀纔會更好

  教師和家長都要努力讓學生輕松的閱讀,就是讓學生在沒有過高要求、沒有過重壓力的環境下閱讀。要讓學生盡情享受閱讀的美,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低年級的孩子認識的字比較少,對閱讀本來就有畏難情緒,如果教師和家長提出太多的閱讀要求,便會打擊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在停課不停學期間,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開展線上導讀活動,激發閱讀興趣。如通過同學推薦分享、朗讀故事片段、問題猜測等形式導讀,激發閱讀興趣。還要關注學生在線下的閱讀進程,定期讓學生通過班級群展示閱讀記錄,激勵學生持續閱讀。閱讀一段時間後要進行線上閱讀分享交流,展示閱讀成果,讓學生體會閱讀帶來的內心愉悅與精神豐盈。

  教師和家長可以引導學有餘力、閱讀能力強的學生適當地做做讀書筆記,如摘抄古詩詞名句,優美的雅詞佳句,引發思考的名言警句,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的詞句,朗朗上口節奏感強的精段美文,觸動心靈的詞句語段等等,摘抄後可以選擇喜歡的語段背誦。還可以就其中引發思考的詞句、語段、情節等寫寫讀後感。有條件的家庭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進行親子共讀效果會更好!

  一個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長大了,有知識,有技能,還善良,有詩意,語言斯文……同樣是長大,那會多麼不一樣!(鄭丹 張敬 楊修寶)